词条 | 顾景星 |
释义 | 顾景星 (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少即聪慧,龚鼎孳识其于总角时,誉之曰“江夏黄童,天下无双”。“长更博览,才气纵横,诗文雄瞻,稍及剪裁。与黄冈杜濬齐名,称‘杜顾’”(《清诗记事初编》)。在京师时,与方孝标﹑邵长蘅﹑周亮工﹑施闰章等交游,受到器重。文章﹑诗词甚多。在一些词里透露出故国之思﹑黍离之痛,如〔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柳梢青〕《题边庭夜宴图》等,都显示悲凉郁勃和幽恨孤愤的情愫。诗如《吴易擒》记述明清易代之际义军领袖被诱捕故事,《寡妇谣》暴露当时官吏横征暴敛,民众濒临绝粒的生活现实,《题内部所藏唐人百马卷子》则借题发挥,指斥庸流临难畏避﹑不齿于人。文如《春秋论》﹑《蔡邕论》﹑《读史辑论自序》﹑《半舫斋诗序》﹑《和山堂诗序》等。或评议历史﹑人物,或阐述诗文理论,学问之道,都具一定识见。著有《白茅堂集》四六卷﹑《白茅堂词》一卷等。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文苑》。(吴正明)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