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区大相 |
释义 | 区大相 (?-1614)字用孺,号海目。广东广州府高明人。其父区益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官温州同知。大相万历元年(1573)与兄大枢同举于乡,十七年与弟大伦同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与修国史。历赞善﹑中允,掌制诰,万历二十二年﹑二十九年两次奉命出京分册藩王,三十三年改南太仆丞,在任三年,以疾归。家居八年,四十二年卒于家。立身端庄,有节操,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皆引避不轻谒。以诗名于粤,严于格律,力祛浮靡,清初岭南诗皆以其诗为法度,故清王士禛《渔洋诗话》云:“粤东诗派,皆宗区海目。”其诗原有《前使集》﹑《后使集》﹑《濠上集》等,后辑编为《区太史诗集》二十七卷,存崇祯十六年(1643)刊本,有诗一千五百余首,陈子壮序,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二十七卷,即此本也。清康熙间刊本又增《文集》十二卷。陈子壮《区太史诗集序》云:“区海目先生以太史名粤也,其诗特盛,盖家能诵,人能说矣。文多散轶不备,大都皆辅诗以行者。”《四库全书》收其《百越先贤志》四卷。又有《区子四书翼》六卷存世。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录其诗九十五首。清朱彝尊《明诗综》竭力推崇其诗,卷五六录其诗达四十八首,“诗话”云:“海目持律既严,铸词必炼。其五言近体,上自初唐四杰,下至大历十子,无所不仿,亦无所不合。”又云其“五言律如纯钩初出,拂钟无声,切玉如泥”。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四首。清汪森《粤西诗载》录其诗十一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十八首。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六录其诗四十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录其诗三十二首,按语云:“海目稍晚出,及与欧桢伯(欧大任)﹑黎惟敬(黎民表)倡和,其天才俊妙,与惟敬略相伯仲。惟敬长于五古,海目长于五律,各有擅场。海目之言曰:‘近世求多于古,自用我法,未免恣睢于情之中,而决裂于格之外,按之而不合节,歌之而不成声。’此当为‘公安’而发。能自树立者,类不为风气所转移也。”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录其文十三篇。清陈元龙《御定历代赋汇》录其《感去燕赋》﹑《草虫投灯赋》。生平见《(雍正)广东通志》卷四七。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