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鸿声
释义
刘鸿声

(1875—1921)原名鸿升(鸿生),字子余,号泽滨。直隶顺义(今属北京)人。原为刀剪铺学徒。天赋佳喉,下街叫卖,人称“小刀刘”。所居与著名京剧花脸穆凤山相邻,得其指教。后入翠凤庵票房,习花脸,兴趣日浓。因常误工,被店主辞退。遂拜常二庄为师,又得金秀山指点,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式下海,为职业演员。初入同春班(一说为庆春班),为谭鑫培配戏。后搭玉成班,声誉渐起。宣统元年(1909),至上海新舞台演唱,曾获“第一花面”之誉。后以腿疾,改习老生。兼取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诸名家之长,以其声高吭婉转,风格粗犷豪迈,不久名声大振。后往来于北京﹑天津﹑上海间,独树一帜,以演“三斩一探”(即《斩黄袍》﹑《斩子》﹑《斩马谡》﹑《四郎探母》)最享盛名。1912年,自组鸿庆社。1918年,任北京正乐育化会会长。能自编新戏,所编剧目有《苏武牧羊》(自昆曲改编移植)﹑《打窦瑶》等。生平事迹见燕山小隐《近世伶工事略》(载周剑云编《鞠部丛刊》)﹑波多野乾一《京剧二百年历史》﹑齐如山《京剧之变迁》等。(梁淑安)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