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况叔祺 |
释义 | 况叔祺 (生卒年不详)字吉甫。江西瑞州府高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刑部主事,以公务清闲,遂肆力于学问。历礼部郎中,出为贵州提学副使。贵州僻远,士多质鲁,因日为诸生讲经义。后弃官家居,捐金修梅江桥,邑人德之。曾以浦南金所编《修辞指南》为蓝本,编辑类书《考古辞宗》二十卷,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存嘉靖四十一年巫继咸刊本。叔祺官京师时,与王世贞﹑李攀龙﹑宗臣等相唱和,故其诗体格与“后七子”相类,文亦通畅可读。诗文著述现存1936年高安蓝寿堃排印本《大雅堂摘稿》二卷,卷上为诗,收诗一百五十余首,卷下为文,收序﹑记﹑传﹑杂论等二十八篇。据卷首蓝钰序,集中诗文,皆况叔祺为官时所作,归田后不存。《四库全书总目》曾著录其《大雅堂摘稿》无卷数,“提要”云:“是集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不载,《江西通志》亦称‘是时王﹑李之学盛行,有后五子﹑广五子等目,而不及叔祺,《大雅堂集》世亦罕有传者’,则明代已不行于世矣。此本题云‘摘稿’,则尚非叔祺之全集。诗止近体无古体,叔祺尤不应若是之陋,或选录者不谙古体,惟取其所能解耶?”所言实与传世本同。《(乾隆)贵州通志》录其文一篇。生平见《(雍正)江西通志》卷七一﹑《(同治)高安县志》卷一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