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寿 |
释义 | 陈寿 (233—297)三国蜀﹑晋间史学家﹑文人。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少好学,受学于谯周,治《尚书》﹑《春秋》三传,尤精《史记》﹑《汉书》。仕蜀,历官东观秘书郎﹑散骑侍郎﹑黄门侍郎。后主时宦官黄皓专权乱政,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屈,由是屡被谴黜,乡党贬议。蜀平,复沉滞不举。何攀为大中正,为理其曲。察举孝廉。晋武帝泰始七年(271)或稍后,张华举除佐著作郎,编《诸葛亮集》,出为平阳侯相。十年,书成奏呈。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三国志》。书成,张华深善之,谓当以晋书相付,将举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讽吏部迁为长广太守,辞不就。咸宁四年(278),杜预将镇荆州,复荐之,授治书侍御史,兼侍郎﹑著作郎。后以母忧去职,又坐不以母归葬,再被贬议。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惠帝元康七年(297),病卒。年六十五。 寿博学能文,在蜀撰《益部耆旧传》十四卷;入洛后又撰《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均佚。《益部耆旧传》佚文,《汉书》注﹑《三国志》注及唐﹑宋类书多有引录。《三国志》六十五卷,存,为“二十四史”之一。书以魏为正统而不贬吴﹑蜀。《文心雕龙·史传》称:“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惟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刘宋元嘉中,文帝以此书伤于简略,乃命裴松之兼采众书,补注其阙。裴注虽失之芜,然博洽繁富,凡六朝旧籍今不传者,尚可窥其大略,后世学者,多以为考证辑佚之资。清代学者著作,以赵一清《三国志》补注﹑梁章钜《三国志旁证》较为详备。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荟萃众说,用力至勤,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