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郭曾炘
释义
郭曾炘

(1855—1928)原名曾炬;字春榆,号匏庐,晚号福庐山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祖籍山西汾阳。出身世宦之家。光绪六年(1880)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九年,上疏力赞以明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祀孔庙。十七年,任军机章京。历迁礼部郎中﹑内阁侍读﹑光禄寺卿。二十六年,八国联军陷北京,慈禧与光绪西迁,郭曾炘随后驰赴西安,授通政使,迁新设政务处提调。回京后,历署工部﹑户部﹑礼部侍郎,入值军机。曾疏请褒恤庚子事变中直谏被诛之许景澄﹑袁昶等。宣统元年(1909)充实录馆副总裁。三年,礼部改典礼院,授副掌院学士。清亡后,仍追随溥仪,每岁时趋朝。1913年奉命修《德宗本纪》。病卒于京。溥仪“诏”赠太子太保,“谥”文安。工诗,初不多作,1911年后始致力于诗,多追忆往事,悼怀故人,与诸遗老唱和。而久官礼部,洞明掌故,故“见闻详实,寓史于诗”(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陈宝琛序其诗谓“婉至类遗山,沉厚类亭林”,亦“一代献征之所寄”(《匏庐诗存·序》)。著有《匏庐诗存》九卷。生平见王树柟《郭文安公神道碑》(《陶庐文集》卷二○)。(王飚)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