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濂 |
释义 | 李濂 (1488—1566)字川甫﹑川父,号嵩渚。河南开封府祥符(今开封)人。正德八年(1513)乡试第一,九年进士,授沔阳知州。历宁波府同知,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理屯政,会提学缺,摄其事。嘉靖五年(1526)以大计免归,时年三十八,后四十年均在乡闲居,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十九。少时作《理情赋》,友人左国玑持以示李梦阳,得其赏识,自此名满河洛。平生著述甚多。现存明刊《乙巳春游稿》五卷﹑《科场漫笔》三卷﹑《李氏居室记》五卷及明抄诗文集《观政集》一卷。自辑诗文集《嵩渚文集》一百卷为全集,有嘉靖刊本,其中赋二卷﹑诗三十六卷﹑文六十二卷,贾咏和﹑张时彻序。里居时颇留心乡邦故实,曾编撰《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祥符文献志》十七卷﹑《汴京勼异记》八卷,皆存嘉靖刊本。《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又为《四库全书》收录。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另著录其《夏周正辨疑会通》四卷﹑《河南通志》四十五卷﹑《祥符乡贤传》八卷及《朱仙镇岳庙集》。俞宪《盛明百家诗》录其诗三十余首为《李嵩渚集》。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九录其诗十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录其诗四十五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三五录其诗九首,“诗话”云:“《嵩渚集》凡百卷,最称繁复,然不甚剪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嵩渚集》一百卷,“提要”谓是集所收为濂所自订,“皆于‘七子’之外,挺然自为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飙驰,而裁翦尚疏,不免才多之患。濂跋石珤《熊峰集》,谓‘诗文传世,岂贵于多’,其说良是,而自定己作,乃不能尽翦榛楛,信乎,割爱之难也。”清末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六录其诗二十六首,按云:“余检《嵩渚集》,大约近体胜于古体,七言胜于五言。”清王昶《明词综》卷三录其词一首。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十首为《乙巳春游诗余》。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首阳山赋》等三十三篇。生平见李堂《同知李侯事略》(《菫山集》卷一五)﹑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六﹑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