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佶 |
释义 | 赵佶 (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绍圣三年,封端王。元符三年,即皇帝位,以绍述为名,信用蔡京等,变乱法度,籍元祐党人姓名,镌为石碑,又禁毁苏轼﹑秦观﹑黄庭坚等文集。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穷奢极侈,困竭民力,兴花石纲,建艮岳,君臣逸豫,国政不理。宣和七年,金军南侵,禅位太子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为金军拘胁北去,囚禁于五国城。绍兴五年卒,年五十四。在位二十六年,先后改元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赵佶多才艺,擅书法,精通音律,其“瘦金体”书自成一家,又工花鸟画,传世画图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诗词创作以北宋灭亡为界,无论是内容或风格都表现出极大差异。在帝位时所作诗词,多以宫廷生活为题材,华丽富艳,如“小雨轻飞湿燕泥,万花零落柳垂堤。紫清宫阙人稀到,廊上双双孔雀栖”(《宫词》),“思与近臣同此味,红尘飞鞚过燕山”(《咏荔枝赐王安中》)。被俘后风格一变,往往抒发国家沦亡﹑故宫难归之痛,悲怆沉郁,如《燕山亭》词写其北去途中经过燕山,《眼儿媚》词写其拘囚于五国城的生活,凄切悲凉,回肠荡气,世人每与李后主亡国之词相比。其他如“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北狩旅中作》)﹑“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题燕山僧寺》),也强烈地表达了备受屈辱的情感(《鸡肋编》卷中﹑《诗薮》外编卷五)。赵佶的诗文在南宋绍兴时由朝廷编辑为集一百卷,宋高宗为作序(赵构《徽庙御集序》),又有《宣和御制诗》一卷(《读书附志》卷下),《徽宗御制崇观宸奎集》一卷﹑《宫词》一卷(《宋史·艺文志》七),大多已佚。今存《宣和御制宫词》三卷,有宋刻《四家宫词》本。清曹元忠辑有《宋徽宗词》一卷,刊于《彊村丛书》。《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十二首。《全宋诗》卷一四九一至一四九五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三五四三至三六三一收其文八十九卷。事迹见《宋史》卷一九至卷二二《徽宗本纪》。(王兆鹏)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