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贾谊 |
释义 | 贾谊 (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洛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召置门下。文帝初立,征吴公为廷尉。吴公因荐之文帝,召为博士,每诏令议下,谊尽为之对,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虽未及施行,然所更定法令及列侯就国,皆谊发之。文帝虽任以公卿之位,而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大臣皆以为不可,谓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遂疏之,以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四年余,文帝思谊,征之。入见于宣室,问以鬼神之事,至夜半,文帝前席,后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刘揖太傅。帝数问以得失。时匈奴强,数侵边郡,而诸侯王多割据自强,多谋叛乱。贾谊上疏论政事,以为天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其所谓可痛哭者,即诸侯王强大,有尾大不掉之势。其所谓可流涕者则匈奴之侵扰,以汉之大而不能制之。其所谓可长太息者,则民俗之奢侈,德教之不修及朝廷常制之未定。其后谊又上疏,欲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使朝廷易制之。文帝从其计。及文帝之封淮南厉王四子为列侯,谊又上疏谏。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怀王揖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卒,年三十三。 贾谊之于文学,兼擅辞赋﹑散文。其辞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凡七篇。今存者以《史记》﹑《汉书》本传所载《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著。又有《古文苑》所载《旱云赋》﹑《楚辞》所载《惜誓》亦传于世。《吊屈原赋》作于谊赴长沙,途经汨罗时。贾谊生平不得志与屈原类似,其吊屈亦属自伤,故多见悲愤之情。其行文亦颇有《楚辞》影响。然篇中谓屈原可远游列国,不必留楚自苦,则未足为屈原知音。又谓当学神龙潜处,“远浊世而自藏”,盖亦有归隐之意。《鹏鸟赋》,当作于文帝六年(前174)。盖因鸮鸟入室,以为不祥,而作赋自广。然谊之作,亦借此以论世事之变化而已。赋谓“天地为妒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以世界为物质变化之过程;又谓祸福相倚伏,盖受老子之影响。故司马迁谓读此赋有“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之感。 《旱云赋》虽见于较晚出之《古文苑》一书,然文字古奥,虽不甚为历来读者所重视,然尚难断定为伪作。此赋或针对文帝九年(前171)大旱而作,于农民疾苦颇表同情。此类题材,在汉赋中较少见。《惜誓》虽相传为贾谊作,然王逸已谓“疑不能明”。此赋大抵模拟屈原之作,较少特色。 贾谊散文亦汉初一大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贾谊》五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有《贾子》十卷。其书当即今所存《新书》,凡十卷五十八篇。《汉书》本传所载《陈政事疏》,及《史记·秦始皇本纪》末所附《过秦论》三篇,最为著名。《陈政事疏》内容,亦多见《新书》,而《过秦论》亦见此书中。《陈政事疏》论汉初社会及政治状况颇激切,而作者笔底常带感情,为历来所传诵。《过秦论》三篇中,“秦孝公据殽函之固”一篇尤为传诵。此篇文字雄奇瑰丽,行文颇有辞赋气息。其论秦之亡,由于“仁义不施”,盖汉初人总结秦亡经验,多持此说。然文章之艺术感染力鲜有及之者。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