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贝青乔
释义
贝青乔

(1810—1863)字子木,号无咎,又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诸生。家境清贫。道光十三年(1833)前后于江苏巡抚林则徐署中任事。尝从朱绶问诗法,与叶廷琯﹑张鸿基等吴下诗人交。鸦片战争时期曾于道光二十一年投效扬威将军奕经军幕,受命潜入宁波侦探敌情,亲率乡勇赴前敌。后于军中帮办文案。论功得赏时自引《大清会典》以为例当为功贡生,故世亦称“贝明经”。次年归,遇益困。二十七年,赴黔﹑滇游,往谒遣戍赦还任云贵总督之林则徐,经八省,历三年。归途倾囊购米欲济灾民,而于峡江覆舟,仅以身免。后十余年于浙江﹑安徽游幕,寄食为生。同治二年(1863)应直隶总督刘长佑之聘北上,卒于途中。

王韬谓贝青乔“跌宕有奇气”,“生平具干济才”而“落寞无所遇”(《瀛壖杂志》)。其自谓“愤懑欲有言”,“遂委志于诗”(《半行庵诗存稿·自序》)。所作“对当时社会之黑暗面,多所揭发,沉雄哀惋,胎息少陵”(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七绝大型组诗《咄咄吟》历咏奕经东征至兵败议和期间种种“怪事”及将士民勇抗战之“足长胆识者”,揭露“各大臣既甘心与犬羊之族为城下盟”(《咄咄吟·自序》),“详记军中事实于诗注中,可称诗史”(叶廷琯《蜕翁所见诗录》)。记边陲之游及四方旅食之诗,“得江山之助与其胸中奇气相摩荡以出之”(恽世临《半行庵诗存稿·序》),“实能锤凿天险,雕镌世态”,“语奇而卓,笔纡能达”,时人以之与江湜并论(黄富民《半行庵诗存稿·序》)。著《咄咄吟》二卷,《半行庵诗存稿》八卷。生平事迹见叶廷琯《蜕翁所见诗录·感逝集》﹑王韬《瀛壖杂志》,《半行庵诗存稿》。(王飚)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0: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