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休之 |
释义 | 阳休之 (509?—582)北朝齐﹑隋间诗人﹑散文家。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县)人。魏作家阳固子。休之俊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擅声。幽州刺史常景﹑王延年皆召为州主簿。魏孝明帝孝昌中(525—527),杜洛周破蓟城,休之与宗族奔章武,转青州,后又至洛阳。孝庄帝立,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寻以本官领御中,迁给事中等职。李神儁监起居注,引休之撰次。节闵帝时,敕与魏收﹑李同轨等修国史。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启休之为骠骑长史,后又为行台右丞。孝武帝入关,胜令休之诣长安参谒。寻随胜奔梁。及孝静帝立,以天平二年(535)还邺,为高澄开府主簿﹑行台郎中等职。元象初(538)为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尚书左民郎中。历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给事黄门侍郎等职。齐文宣帝高洋将受魏禅,休之适从洋发晋阳至平阳郡,因人心未一,暂缓,而休之已泄之于邺。及齐文宣帝代魏,除散骑常侍,寻左迁骁骑将军。废帝乾明元年(560)兼侍中,拜大鸿胪,领中书侍郎,武成帝时,为西兖州刺史。后主武平初,除中书监,五年(574)以年老致仕,卢思道作《仰赠特进阳休之诗》,谓休之“抗表悬车”,似已近七十。后主不许,明年,又除尚书右仆射。休之晚年尝说祖珽撰《修文殿御览》,又议齐史当从天保为限断,与魏收主立《高祖(高欢)本纪》异,后诏从其议。及周武帝灭齐,休之与袁聿修﹑李孝贞﹑卢思道﹑颜之推﹑李德林﹑薛道衡等俱被征至长安。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诸职。后为上开府﹑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北齐书》本传谓年七十四,未知确否。 《北齐书》本传谓“休之好学不倦,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又谓“所著文集三十卷,又撰《幽州人物志》并行于世”。其集《隋书·经籍志》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作“北齐《杨休之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有《阳休之集》三十卷。今佚,存诗四首皆见《初学记》,另佚句一句,见《北齐书·孙灵辉附马子结传》,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一篇,即《陶潜集序录》,见宋本《陶靖节集》,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