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安 |
释义 | 谢安 (320—385)晋政治家﹑玄学家﹑诗人。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幼弘雅有识度。弱冠能清言,王濛﹑王导皆深器之,由是有重名。初辟司徒府,授著作郎,并辞不就。寓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孙绰﹑许询﹑李充﹑支遁等游,渔弋山水,言咏属文。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永和九年(353),预王羲之兰亭之会。复屡辟不起。时其兄奕﹑弟万相继为豫州刺史,安虽家居而名出其上。升平三年(359),谢万北伐败绩,被废,安为维系门资势位,始有仕进意。次年,桓温请为司马,乃赴召,深为温所礼重。穆帝升平五年(361),谢万病卒,安乃辞归。寻除吴兴太守。约海西公太和中,征入,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帝疾笃,温意图摄政,既而不符所望,知为谢安﹑王坦之﹑王彪之等所阻,乃欲杀之。次年,温入朝,止于新亭,谢安﹑王坦之往见,安神色不变,温惮其从容,解兵,笑语终日。温卒,安乃为尚书仆射,又领扬州刺史,总揽朝政,镇以和静,并组建北府兵,人皆比之王导。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录尚书事。八年,苻坚率大军南下,安为征讨大都督,兄子玄为前锋都督。安授以方略,玄乃大破苻坚于淝水。捷书至,安方围棋,局竟,乃徐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以功加太保。时会稽王道子专权,忌安功名盛极,乃加构陷,安出镇广陵避之。太元十年(385),卒。年六十六。追赠太傅,故后人多习称“谢傅”。 安善清言,亦能诗文。《世说新语·文学》记其集子弟共论《毛诗》,以《大雅·抑》“𬣙谟定命,远猷辰告”为有雅人深致;又评庾阐《扬都赋》为“屋下架屋”,“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所作简文帝谥议,桓温誉为“安石碎金”。有集十卷,佚。今存文六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诗三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