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陈献章
释义 陈献章

(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别号江门渔父﹑碧玉老人。广东广州府新会人,原住都会村,随父移居白沙村(今属江门),故世称白沙先生。生于宣德三年(1428)十月二十一。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明年赴京会试,中副榜,入太学。景泰二年(1451)复落第,五年远赴江西临川受伊洛之学于吴与弼,半年后归里,闭门读书近十年,称彻悟,遂设馆讲学。成化二年(1466)复入太学,被委吏部文案事,半年辞归。五年再上春官不第,因不复再求科名,回乡讲学。十八年布政使彭韶﹑右都御史朱英以其学行荐于朝,请以聘吴与弼故事起之,至京,不肯就礼部试,特诏授翰林检讨,又以母老乞归。弘治十三年(1500)二月初十卒,年七十三。平生以道学名世,从学者甚众,有“江门学派”之称。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其学“以静为主”,强调“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称其为“阳明心学”之先声。后对其学毁誉参半,诗文之作也毁誉参半。如杨慎谓其诗:“五言冲淡,有陶靖节遗意,然赏者少,徒见其七言近体效简斋﹑康节之渣滓。至于筋斗样子,打乖固里,如禅家呵佛骂祖之语,殆是《传灯录》偈子,非诗也。若其古诗之美,何可掩哉?然谬解者,篇篇皆附于心学性理,则是痴人说梦矣。”(《升庵集》卷五五)实其诗近禅适俗,不可以成法衡之,或可自成一格,如王世贞《书陈白沙集后》所云:“公甫先生诗不入法,文不入体,又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于法与体与题之外者。”(《明文海》卷二四三)所著有明一代刊印甚多,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仅著录其《言行录》十卷附录二卷﹑《白沙子》八卷《文集》二十二卷《遗编》六卷,现存主要有:弘治九年吴廷举刊本《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弘治十八年罗侨刻正德二年(1507)林齐重修本《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又有嘉靖三十年﹑万历元年﹑明天启元年等刊本);嘉靖﹑万历时刊本《白沙先生诗教解》十卷附《诗教外传》五卷;嘉靖十二年卞崃刊本《白沙子》八卷;万历十一年郭惟贤﹑汪应蛟等刊本《白沙先生文编》六卷附年谱一卷;万历十二年袁奎刊本《白沙先生遗诗补集》六卷;万历四十年何熊祥刊本《白沙子全集》九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收《白沙集》九卷,文四卷诗五卷,附张诩所撰《行状》﹑《墓表》。其散见于方志等书之集外诗逾百首。俞宪《盛明百家诗》前编录其诗一百七十余首为《陈白沙集》一卷。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四首。顾起纶《续国雅》卷三录其诗三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四录其诗二十五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一百零四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一百一十九首。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一首。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录其诗二十首﹑文十二篇。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三录其诗三百六十五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〇录其诗二十八首,“诗话”云:“白沙诗与定山(庄㫤)齐称,号‘陈庄体’。然白沙虽宗《击壤》,源出柴桑,其言曰:‘论诗当论性情,论性情当先论风韵,无风韵则无诗矣。’故所作犹未堕恶道,非定山比也。”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一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七十首。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三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二录其诗十五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十篇。生平见《白沙先生全集》所附行状﹑墓表﹑墓志铭,又见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二﹑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三。明清有陈献章年谱多种,最早为唐伯元编《白沙先生年谱》一卷附《遗事》(万历刊《白沙先生文编》附录)。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5 5: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