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萧仪 |
释义 | 萧仪 (1384-1423)字德容。山东青州府乐安(今广饶)人。生于洪武十七年(1584)正月十八。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明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初与主事陈艮因建言同谪戍南交,以当道疏救,中途还职。十九年,三殿火灾,应诏陈言,又疏罢营缮﹑惜名器等事,触怒成祖,下狱,二十一年七月十九卒于狱,年四十。有文学,好节义,时论称之。卒后其子萧子超辑其著述为《袜线集》二十卷,现存清乾隆间《重刻袜线集》二十卷,有乾隆五年(1740)刘永锡重刻序及永乐十九年(1421)陈循序﹑正统五年(1440)曾鹤龄﹑萧镃序。内文十卷,收各体文八十余篇﹑赋四篇,诗十卷,收诸体诗三百四十余首;附《南行纪咏》二卷,收其与陈艮谪戍南交行程中唱和之诗九十六首(人各四十八首),首邹缉序谓二人“出都门自潞河泛舟而南,由汶水踰彭城,渡淮,涉江而上,凡道途之所触及其朋友故旧之相遇,有感于心,皆于诗发之”,后又附《赠言》四卷。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袜线集》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袜线集》十五卷,“提要”云:“其文有纡徐曲折之致,而意境不深,其诗为朱彝尊《明诗综》所不录,殆偶未见欤。”清曾燠《江西诗征》卷四九录其诗二首。清王琨《泰和诗征》卷一八录其诗二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一录其诗三首。生平见《重刻袜线集》附陈艮《墓志铭》﹑黄淮《墓表》及《(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一﹑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九。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