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孙仁玉
释义
孙仁玉

(1872—1934)名瑗,字仁玉,以字行。陕西临潼人。幼时师从同里学者王大典,后考入泾阳县味经书院,兼受西学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受聘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授史地学科。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以后,历任陕西省立女子师范﹑省立一中﹑省立三中等校教师﹑陕西省都督府修史局修纂。1912年,与李桐轩共同发起创办易俗社,倡导戏曲改良。历任易俗社专业编辑﹑编辑主任﹑评议长﹑社长﹑名誉社长等职。其于社内任职只领少量车马费,家庭生活仍靠教书维持。1934年患脑瘤病卒。

孙仁玉的戏剧创作与易俗社创立同时起步。1913年元旦,易俗社首次公演,上演其所编时装戏《新女子叮嘴》,为其最早剧作。此后二十年中,共创作秦腔剧本百余种,为易俗社作家群中作品最富者。其剧作取材广泛,“多为针砭社会﹑家庭中的流弊恶习,生活气息浓郁,是非爱憎鲜明。他善于抓住关键情节,纤毫毕现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艺术风格上常于悲哀中夹带喜悦﹑紧张中时现轻松”(西安易俗社编《易俗社秦腔剧本选·孙仁玉》)。以擅长折子戏著称。所著剧本共一七七种(本戏三十六种,折子戏一四一种),代表剧作有《白先生看病》﹑《镇台念书》﹑《柜中缘》﹑《青梅传》﹑《三回头》﹑《小姑贤》﹑《鸡大王》等。其他剧作,反映历史题材的尚有《将相和》﹑《商汤革命》﹑《武王革命》﹑《火牛阵》﹑《新拆书》﹑《吴宫教战》﹑《弹铗记》﹑《马嵬驿》﹑《新煤山》﹑《明末痛史》﹑《女大王》(又名《红娘子》)等;利用戏曲艺术,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实业生产的科学剧,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主要剧目有《中国谈》﹑《游骊山》﹑《斗龙船》﹑《巴里西烧瓷》﹑《好商人》等。反映各种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的剧作,除上述代表作品外,尚有《婚姻谈》﹑《七百两》﹑《功狗记》﹑《红颜泪》﹑《救荒奇策》﹑《浪子镜》﹑《看女儿》﹑《白相公》﹑《少妇箴》﹑《棠棣之华》﹑《花萼镜》﹑《小女婿》等。其代表剧作《柜中缘》﹑《三回头》等在西北地区家喻户晓,至今上演不衰。生平事迹见玉振《孙仁玉年谱》(载《孙仁玉传》﹑阎敏学审校,三秦出版社出版)﹑《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阎敏学《易俗社前期作家与作品》(载《西安戏剧》1992年4期)等。(阎敏学)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