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俨
释义 胡俨

(1361-1443)字若思,号颐庵。江西临江府新淦(今新干)人,侨居南昌。洪武二十年(1387)乡试第二,明年会试副榜,授华亭县学教谕,母丧,守制归。服除,改长垣,求便地就养,复改饶州府余干。建文元年(1399)以荐授桐城知县。永乐初,以通象纬﹑气候之学被召,因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解缙﹑胡广﹑黄淮﹑金幼孜﹑杨士奇﹑杨荣等同入直文渊阁,预机务。历侍读﹑左春坊谕德,永乐二年(1404)拜国子监祭酒兼翰林侍讲,掌院事,后与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皆充总裁官。洪熙改元(1425),以疾乞休,进太子宾客,致仕归。宣德初,以吏部侍郎召,辞归,家居二十余年,正统八年(1443)八月二十七卒,年八十三。少嗜学,学问该博,多涉诸艺,在朝称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常出其手,又能诗文,擅书画,在内阁日,与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唱和。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颐庵集》三十卷。现存《颐庵文选》二卷,宣德刊本仅存下卷,清抄本全,杨士奇等序,内卷上收赋﹑楚辞﹑乐府﹑诗余及杂文,卷下收古近体诗五百二十余首;又有隆庆四年(1570)李迁刊本《胡祭酒集》十四卷(存八卷:卷七至卷一四);又万历元年(1573)徐栻刊本《胡祭酒颐庵集》十二卷,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颐庵文集》十二卷(注吴国伦选)即此本;又有明刊黑口本《胡祭酒文集》残存八卷(卷一六至卷二三),收其所作序记及墓志﹑祭文等,似原为三十卷本。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五首。顾起纶《国雅》卷三录其诗四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八录其诗二十三首。韩阳《皇明西江诗选》卷三录其诗八十二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录其诗四十九首,“小传”谓其“守国学逾二十年,老为儒臣,不得大用,作为诗歌,多旅人思妇﹑屏营吟望之辞,怨而不怒,有风人之遗焉。”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二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七录其诗四首。《四库全书》收《颐庵文选》二卷,《总目》“提要”云:“其诗颇近江西一派,词旨高迈,寄托深远,与‘三杨’之和平安雅者,气象稍殊。文章则得法于熊钊,钊学于虞集,授受渊源相承有自,故其气格高老,律度谨严,可以追踪作者,卓为明初之一家。”清曾燠《江西诗征》卷四五录其诗四十六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四录其诗七首。清王昶《明词综》卷一录其词一首。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调笑令]四首﹑[三台词]三首为《颐庵诗余》,实《颐庵集》另有[竹枝词]三首﹑[杨柳枝词]四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六篇。生平见黄佐《胡公俨传》(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二)﹑杨溥《胡先生墓碑》(《皇明名臣琬琰录》卷二四)﹑何乔远《名山藏》卷六〇﹑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七。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7: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