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翁同龢 |
释义 | 翁同龢 (1830—1904)字声甫,一字瓶生,号叔平,又号瓶笙﹑松禅,晚年自署松禅老人﹑瓶庵居士。翁心存第三子。同书﹑同爵之弟。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八年,典试陕﹑甘,旋授陕西学政。乞病回京。同治元年(1862)典试山西。丁父丧回籍。服满,转中允。在弘德殿行走,累迁内阁学士。光绪元年(1875),署刑部右侍郎,为光绪皇帝师傅。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授军机大臣。中法战争起,主对法抗战。一度罢官。二十年,再授军机大臣。次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走访康有为讨论变法事宜。又曾命陈炽起草十二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光绪皇帝次第颁布实施,为恭亲王奕所阻。北京强学会成立时予以支持。时人视为帝党中坚﹑维新派导师,以此深为慈禧太后忌恨。二十四年四月,以甲午战争中侈口言战﹑力陈变法﹑滥保非人等罪名被革职回籍。三十年卒于家。宣统元年(1909),诏复原官,追赠文恭。 翁同龢一生从政,不刻意为诗而能诗。陈衍《石遗室诗话》曰:“瓶庐相国诗,清隽无俗韵。获谴归里,闭门思过,所作不但怨而不怒,即怨亦希,惟其音自悲耳!”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曰:“公于诗非专门,然清隽无俗韵,风格转高于南皮。七绝最妙,多托兴萧寥之作。”著有《瓶庐诗抄》﹑《瓶庐词抄》﹑《瓶庐文抄》﹑《松禅相国尺牍》﹑《翁文恭公日记》﹑《松禅戏墨》。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三六﹑《常(熟)昭(文)合志·翁同龢传》(见《碑传集补》卷一)﹑孙雄《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翁文恭公别传》(《碑传集三编》卷二)。(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