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炳麟 |
释义 | 章炳麟 (1869—1936)初名学乘;因慕顾炎武人品学识,改名绛,字梅叔,一作枚叔,号太炎,别署绛叔﹑西狩﹑独角﹑菿汉阁主等。浙江余杭人。光绪十九年(1893)入杭州诂经精舍,从俞樾学经学。二十一年,受甲午战争刺激,赴上海,入强学会,任《时务报》撰述。又至武昌,助张之洞办《正学报》,宣传变法。二十四年,变法失败,避赴台湾。次年,由台湾赴日本与孙中山会晤。不久归国,刊印《訄书》。二十七年,作《正仇满论》,驳康梁君主立宪论,并任东吴大学教职。二十八年,再度赴日,举办“支那亡国二百四十周年纪念会”。二十九年,归国,任教于爱国学社。因于《苏报》发表《革命军·序》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囚禁于上海租界“西牢”。三年后获释,再赴日,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后与同盟会发生矛盾,于宣统二年(1910),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在上海建立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改统一党。创办《大共和报》,任社长,兼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被幽禁三年。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1934年,移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1936年病逝。章氏自言少时为文,慕韩愈“造词之作,为文奥衍不驯”。三十岁后,“欲以清和流美自任,读三国﹑两晋文,以为自美,由是体裁初变(《自述学术次第》)。辛亥革命前之论辩文,尊崇晚周与魏晋文,内容充实,文笔犀利,“真是所问披靡,令人神旺”(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1933年,刻印《章氏丛书续编》。鲁迅评述道:“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纯然成为儒家”(同上)。著有《章氏丛书》四五卷﹑《章氏丛书续编》一七卷﹑《章氏丛书三编》及《章太炎先生家书》。新版《章太炎全集》编为六册。生平事迹见《章氏自定年谱》﹑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