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城 |
释义 | 阳城 (736——805)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徙居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家贫无书,乃求为集贤院书吏,昼夜读书,经六年,无所不通。登进士第后,隐居于中条山,以德行闻于世。终身未娶妻。贞元初,陕虢观察使李泌荐于朝,诏以著作佐郎征,不起。三年,李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乃衣褐入京。寻迁谏议大夫。在职时每日饮酒,不言朝事。韩愈作《争臣论》讥之,仍不为所动。十年,陆贽因指斥裴延龄奸佞,遭诬罢相,几被杀。阳城乃伏阁上疏,慷慨陈言陆贽无罪,陆贽从而得免。阳城坐此改为国子司业。在国学躬讲经籍,为诸生所敬重。十四年,被诬得罪,贬道州刺史。国子生二百余人叩阙请留,终未果。历守道州七年,有善政。贞元二十一年三月,顺宗诏追其赴京,而城已去世,年七十。《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二二收诗一首。《旧唐书》卷一九二﹑《新唐书》卷一九四有传。(陈尚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