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廙
释义
王廙

(274—322)晋诗人﹑辞赋家。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从弟。少能属文,多才艺,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惠帝永兴间,东海王越为太傅,辟为掾,转参军。被遣迎惠帝于长安(306),以功封武陵县侯。拜尚书郎,出为濮阳太守。怀帝永嘉初(307),琅邪王司马睿镇江东,廙弃郡过江。授司马,庐江﹑鄱阳太守。怀帝﹑愍帝间,以讨周馥﹑杜弢有功,授冠军将军,镇石头,领司马睿丞相军咨祭酒。作《白兔赋》。建兴三年(315),王敦忌荆州刺史陶侃之功,迁侃为广州刺史,以廙代之。侃部马俊等拒之,历年余始到任。司马睿即皇帝位(318),廙奏上《中兴赋》。廙在荆州诛戮侃部,群情不服,旋征入为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永昌元年(322),王敦反。廙奉诏西上劝谕,为敦所留,以之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是年卒。年四十九。

廙以书画名于时,为王羲之所师法。人推为过江后﹑羲之前江东第一。有集三十四卷,佚。今存文十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春可乐》一篇,文体在诗﹑赋之间,亦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1: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