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询 |
释义 | 梅询 (964——1041)字昌言,宣城(今属安徽)人。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迁将作监丞,知仁和县。擢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咸平三年,召试中书,除直集贤院。屡上书论西北边事,自请出使潘罗支,迁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出通判杭州,移知苏州,徙两浙转运副使。还判三司开拆司,迁太常博士。出知濠州,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坐以擅给驿马与人奔丧死,贬为襄州通判,改知鄂州,徙苏州。天禧元年,复为刑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天圣元年,知广德军,徙知楚州﹑寿州﹑陕府。六年,复直集贤院,迁工部郎中,知荆南府。召为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判流内铨。知并州,迁右谏议大夫,入知通进银台司,复判吏部流内铨。改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迁给事中﹑知审官院。出知许州。康定二年,卒于官,年七十八。赐谥文肃。梅询好学有文,尤喜为诗。其散文《昭率庙记》,通篇皆骈体,对仗工稳,尚有宋初风致。诗清新淡雅,与西崑体浓艳诗风迥异。《杨太妃挽诗》有“先帝遗弓剑,排云上紫清。同时受顾托,今日见升平”句,刘攽以为“虽不用事,意思宏深,足为警语”(《中山诗话》)。《送夏郑公出镇长安》诗有“亚夫金鼓从天落,韩信旌旗背水陈”句,用典精切,诗语天然,素为历代诗人称赏(《诗薮》外编卷五)。著有《许昌集》,今已佚。《全宋诗》卷九九录其诗二十八首。《全宋文》卷三○四录文十篇。事迹见欧阳修《梅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宋史》卷三○一本传,宋人陈天麟撰有《许昌梅公年谱》一卷。(棘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