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绍基 |
释义 | 何绍基 (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亦作猨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户部尚书何凌汉长子。少承家学,道光十一年(1831)贡生,为程恩泽所识拔。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二十六年因议纂三品以下臣列传事为总裁穆彰阿坚阻,即辞提调职。先后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均称得人。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行前咸丰帝两次召对。赴任后遵谕将“地方一切情形随时访察具奏”,于吏治废弛﹑冤狱迭兴诸状皆直陈无隐,致权贵侧目,谤议腾喧。五年,以条陈时务被斥为“肆意妄言”而降调,遂绝意仕进,遍游蜀中名山。后历主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十余年。同治八年(1869)应聘主持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兼浙江孝廉堂讲席,往来吴﹑越。卒于苏州。 何绍基博涉群书,治经史,精小学,尤嗜说文考订,旁及金石碑版律算。书法熔铸古人而自成一体,人推清代第一(黄黄山《弈人传》)。诗宗韩愈﹑苏轼﹑黄庭坚,属程恩泽﹑祁寯藻一派,“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陈衍《近代诗钞》)。自谓“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皆所不喜,亦不敢”(《东洲草堂诗钞·自序》),故所作多纪游抒怀﹑感旧思亲﹑友朋唱酬及题咏书画金石,间亦有伤时感事者。以山水写景诗最佳,或清新旷达,或瘦硬奇崛,“不名一体,随境触发”(朱琦《使黔草序》)。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云:“子贞诗根柢深厚,盘郁而有奇气。”陈衍以为,道﹑咸以来自何绍基等“始喜言宋诗”,影响及于同﹑光。著有《东洲草堂诗钞》三○卷,《东洲草堂诗余》一卷,《东洲草堂文钞》二○卷,及《惜道味斋经说》八卷﹑《说文段注驳正》四卷﹑《水经注刊误》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林昌彝《何绍基小传》(《续碑传集》卷一八)﹑熊少牧《道州何君墓志铭》(《碑传集补》卷九)﹑何庆涵《先府君墓表》(《眠琴阁遗文》)。(王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