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杨士奇
释义 杨士奇

(1365-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一字侨仲,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人。一岁父丧,随母改适罗氏,惟杨姓未改,旋因继父谪死辽东,与母归于故里。家贫力学,入学后授徒自给,游于湖﹑湘间,馆江夏最久。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征授教授,王叔英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寻吏部考第史馆诸儒,名第一,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改编修,与解缙﹑胡广﹑黄淮﹑胡俨﹑金幼孜﹑杨荣同入直文渊阁,典机务,数月进侍讲。历左中允﹑左谕德,帝北征,士奇辅太子留守,进翰林学士,十九年(1421)改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学士。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宣宗崩,皇太子朱祁镇方九龄,内庭有异议,士奇请见太子于文华殿,顿首称万岁,群臣皆贺,浮议乃止。正统三年(1438),进少师,时中官王振受宠,渐擅威势,而士奇之子杨稷施暴杀人,为御史所劾,因以老疾黯然告归,正统九年(1444)三月十四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士奇仕历五帝,任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居官廉能,雅善知人,好推毂寒士,与杨荣﹑杨溥合称“三杨”,号“西杨”。于“三杨”之中,最以文学著,著述甚丰。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周易直指》十卷﹑《三朝圣谕录》三卷﹑《西行扈从纪行录》一卷﹑《北京纪行录》二卷﹑《东里集》二十五卷《诗》三卷。现存正统刻正德补修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正统刻重修本《东里诗集》三卷,又天顺五年(1461)杨导刻《东里文集续编》三十四卷。以嘉靖二十八年(1549)黄如桂刊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诗集》三卷《续编》六十二卷《别集》五卷附录四卷收录其诗文最为完备。另有嘉靖刊本《古今历代大统易见录》二卷。程敏政《皇明文衡》录其文四十七篇。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三十二篇,评语曰:“东里之文,欧阳之矩矱也,但平远萦回之致多,而波澜澎湃之观少,然自景濂(宋濂)﹑希直(方孝孺)之后,不得不以正统归之。” 《四库全书》收《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又著录《别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总目》“提要”评其文风云:“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徐,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叙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清应麟《江右古文选》卷一四录其文十二篇。清胡大鸿《江右文抄》录其文二十一篇。亦善诗。徐泰《皇明风雅》﹑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二录其诗十五首。顾起纶《国雅》卷三录其诗五首。韩阳《皇明西江诗选》卷三录其诗九十一首。陈子龙等《皇明诗选》录其诗二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录其诗三十一首,“小传”云:“国初相业称三杨,公为之首。其诗文号‘台阁体’。今所传《东里诗集》,大都词气安闲,首尾停稳,不尚藻辞,不矜丽句,太平宰相之风度,可以想见,以词章取之则末矣。” 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二首。朱彝尊《明诗综》录其诗十七首。清曾燠《江西诗征》卷四六录其诗五十一首。清王琨《泰和诗征》录其诗一百四十二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三录其诗八首。顺治胡胤瑗《兰皋明词汇选》录其词一首。生平见杨溥《文贞杨公神道碑》(《皇明文衡》卷七七)﹑王直《杨文贞公传》(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二)﹑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一﹑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二﹑何乔远《名山藏》卷六一﹑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四八。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