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释义
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现代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团体。1927年11月成立于广州中山大学。发起者为顾颉刚、容肇祖、董作宾、钟敬文、傅斯年、余永梁、陈锡襄等,先后接纳校内外会员60余人。学会以“调查、搜集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民族之民俗为宗旨。一切关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思想、行为、艺术,皆在调查、搜集、研究之列”(《民俗学会简章》)。并于1928年推举容肇祖担任民俗学会主席。该会前期活动开展得较有声色;发展组织,制定会章;开办民俗学传习班,培养人材,推动各地民俗学事业;设立风俗物品陈列室,搜集陈列民俗资料;编辑出版刊物与丛书。先于1927年11月出版《民间文艺》周刊,计 12期;1928年3月21日改为《民俗周刊》继续出版,至1933年6月13日第123期后停刊。1936年9月,由杨成志主持恢复活动,出版《民俗》季刊,至1943年12月,共出版2卷8期;“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从书”共出版论文集与资料集37种。该会在民间文艺学搜集、整理、研究中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翻译介绍国外民间文艺学理论及推动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学派的发展上也有较突出的贡献。它一度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活动的中心。

李难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