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泂
释义
李泂1273—1331

元代诗文家。字溉之。滕州(山东滕县)人。姚燧见其文,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就因亲老,就养江南。以后又授中书省掾。拜住为丞相,擢为监修国史长史。泰定元年(1324)为秘书监著作郎、太常仪礼院经历。除翰林待制,以亲丧辞而归葬。天历初,复起为翰林待制,超迁翰林直学士,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李泂为报元文宗知遇之恩,著《辅治篇》进呈。诏修《经世大典》,李泂正在病中,即强起而与修,说:“此大制作也,吾其可以不预!”书成告归。复除翰林直学士,竟以病而不能起,卒年59岁。李泂少负文名,文章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他每以李白自拟,时人往往也将他比作李白。长于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为世人珍爱。有文集40卷,今已佚。《元诗选》二集选入李泂诗11首,题为《溉之集》。其诗以《留别金门知已》较有名,曾选入《元文类》(题目简称《离京》),摹仿李白的痕迹十分明显。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6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