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讨论
释义
“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讨论 &nbnbsp;  

现代文学现象。1934年3月1日,郑伯奇在上海《春光》月刊创刊号发表《伟大作品底要求》一文,提出“中国近数十年发生过很多的伟大事变,为什么还没有产生出一部伟大的作品”的质询,并呼吁作家们不必“怀疑自己的创作能力”,“忌避那些伟大的题材”。《春光》杂志随即发起征文,文坛上对此反响颇为热烈。5月1日,《春光》第1卷第3期以《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为题,发表了15篇答案。大部分作者承认尚未出现伟大作品,并对其原因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大体认为:新文学运动历史太短,文学遗产不如西欧丰富(江曲);作家们太穷,甚至受到“生命的压迫”(艾思奇);作家自身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潘孑农);文坛上存在宗派主义(白菜),并缺乏理论的指导(智);错误的写作路线的影响(王独清)等。杜衡则认为比较好的作品已经出现,伟大与否尚难定论。大家还对如何催生伟大作品的问题作了探讨。撰稿者还有郁达夫、高荒(胡风)、徐懋庸、(夏)征农、(祝)秀侠等人。在此期间,《文学》、《申报·自由谈》等报刊也曾刊文参与讨论。鲁迅、茅盾等作家均曾写过文章。讨论一直延续到翌年夏天。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3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5/20 17: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