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火中的青春 |
释义 | 战火中的青春 当代电影文学剧本。陆柱国、王炎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60年2月初版(初载《电影文学》1959年10月号)。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12月拍成电影。根据长篇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中一章改编。剧本描写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生活,反映先进与落后的军事思想的冲突和斗争,歌颂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1947年,中共领导的某地方部队与国民党军作战,区委书记和全体民兵不幸牺牲,只剩下一个名叫高山的小战士,他的机枪猛烈向敌人扫去。这时,某野战部队尖刀英雄排赶来救援,歼灭了敌人。团长要把高山送到后方去,但已干过2年区小分队长、有着3年党龄的高山执意要留在部队,团长批准了他的要求,并把他派到英雄排任副排长,排长雷振林看他个子小,流露出鄙夷神情,而高山受上级委托要帮助雷振林克服游击习气。他一下排便整顿军容,抓纪律。不几天,战斗开始了,高山和一班长抓来一个俘虏,根据获得的情报,英雄排决定攻克敌军营部。战斗结束后,高山和雷振林发生了争执:雷振林认为“对敌作战嘛,就是你死我活一锤子买卖”;高山指出,不怕死不是真英雄,“瞎闯出来的英雄,不算真英雄”。两个战友不欢而散。在“碾盘底下的战斗”中,雷振林依然轻敌自满,不讲战术,孤军深入,以致被敌人包围在碾房里。此时,他想起高山的话,认识到“勇敢”的真正含义和指挥员的责任,最后,还是高山率领战士从重围中把他救出来,而高山也因此负重伤,终于在医院治疗中公开了“女扮男装”的本来面目,高山和雷振林在战斗中结下深厚友谊。剧本较好地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塑造了“高山这个别的、稀有的‘现代花木兰’的形象。她的典型意义,就是通过这一形象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参加革命战争的英雄事实”(陈荒煤《漫谈<战火中的青春>》)。 黄裳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28-432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