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湾新批评 |
释义 | 台湾新批评 当代文学思潮。50年代末至60年代,台湾文坛现代主义处于鼎盛期。在这种创作风气的刺激下,新的批评方法应运而生。台湾批评界为冲击那种旧有的偏重于对文学外在关系的批评,遂将“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引入岛内。首先,余光中、叶维廉对新批评创始人艾略特作了有选择有分析的介绍。接着,最为系统、详尽地把新批评引入岛内的是当时任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中外文学》主编的颜元叔。在70年代初、中期,他不但撰写了多篇论文,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新批评从萌发到兴盛的历史与其中各代表人物的观点,而且将新批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台湾当代文学的研析批评中。他的尝试引起了当时台湾文艺界空前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一书,更显示了台湾新批评的实质。这一批评论著以新批评方法为主,结合细腻的文学感受力,开创性地将新批评运用于中国当代文学评论。新批评今天在台湾仍是一种基本的批评方法。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和政治大学等高等学府开设的文学必修课中,都以西方新批评家布鲁克斯、潘·华伦合编的《文学批评方法》为教材。 张葆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4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