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林语堂
释义
林语堂1895—1976

现代作家。原名林和乐、林玉堂,曾用笔名宰我、岂青、萨天师等。福建龙溪人。早年曾在厦门寻源书院读书。1912年到上海人圣约翰大学文科。1916年毕业,由校方推荐到北京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员,并研究中国文学,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1919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后转德国耶拿大学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陆续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文章,提倡幽默。1924年参加语丝社,成为《语丝》的重要撰稿人之一。1925年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又受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与鲁迅来往密切,受到鲁迅精神的感染。当时,他对封建军阀政府进行过斗争。1926年5月离开北京赴厦门,任厦门大学语言学教授,文科主任兼研究院总秘书。1927年3月离开厦门至汉口,任外交部秘书,因蒋、汪先后叛变革命,形势复杂,使他深感厌倦,于9月返回到上海,以写作为业。应蔡元培之邀任中央研究院上海分院英文编辑,同时在《语丝》、《奔流》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8年将早期作品结集为《剪拂集》出版。1932年12月,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林语堂被邀参加,并当选为执行委员。该组织后遭国民党残酷镇压,林语堂开始消极退缩,逐渐脱离新文学发展的主流。1932年9月创办《论语》半月刊,正式打出“幽默文学”的旗号。1934年创办《人间世》,后与陶亢德办《宇宙风》,进一步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性灵”文学,并提倡半文半白的“语录体”。这些主张受到革命文学家的批评。这个时期出版的文集有:《语言学论丛》、《我的话》、《大荒集》。1935年应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之约,撰写《吾国与吾民》,由纽约约翰·黛公司出版。1936年出版《小评论选集》和《英译老残游记》,并携妻女前往美国。此后相继在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地执教和写作。1966年回台湾。1976年病逝于香港。他出国后著述颇丰。他的长篇小说《京华云烟》出版后,影响较大。此外还有《生活的艺术》、《风声鹤唳》、《朱门》、《唐人街之家》、《远景》、《红牡丹》、《赖柏英》、《匿名》、《中国印度的智慧》、《苏东坡传》、《暴风雨中的树叶》、《子女与知识》、《幽默小品集》、《创造》、《行素集》、《月亮与臭虫》、《欧风美雨》、《无所不谈》、《啼笑皆非》、《平心论高鹗》、《语堂文集》、《当代汉英词典》、《国语词典》等。

汪木兰,林碧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5: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