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短篇小说选(1949—1979)1
释义
短篇小说选(1949—1979)1

当代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编辑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而编选的一个大型作品选本。全书共8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至1982年陆续出版。1—7册大体上按作品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进行编排,第8册为补遗篇。入选作品的作者包括中国大陆上的各民族专业和业余的老、中、青作家234人(因限于资料和其他方面的条件,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作品未及收录,编者在《编后》里引为遗憾,并表示将采用适当方式弥补)。入选作品278篇,约340万字,均选自1949年10月以来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和作家个人文集、选集。编选工作开始于1978年3月,其时正值全国人民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高潮之中,因此编者在《编选说明》中指出,编选这个选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建国30年间短篇小说创作的收获,用事实来回答林彪、江青之流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诬蔑。也正是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编者在进行选录工作时,力求使那些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平的作品都得以入选,并顾及了作者代表性的广泛,题材、风格和手法的多样。“读者的评价和反映,已产生的社会效果”,也是选收作品的重要依据。《编选说明》还指出,对于“某些有缺点而主要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也加以收选”。全书收录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写作、发表于建国后的“17年”,其中的《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洼地上的战役)(路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改选》(李国文)、《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等,不仅在“文革”之中,而且在“文革”之前即已遭到批判、否定,因而重新收入这些作品,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对于出现在“文革”期间的短篇小说,编者也没有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从中选出了《一担水》(浩然)、《幸福》(草明)、《沂蒙山高》(聂立珂、梁念)、《机电局长的一天》(蒋子龙)等4篇编入书中,以体现其编选方针。对于“文革”后至1984年4年期间出现的作品,编者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选入20余篇,约占全部选目的10%,其中包括《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草原上的小路》(茹志鹃)、《悠悠寸草心》和《夜的眼》(王蒙)、《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内奸》(方之)等代表了新时期短篇小说创作发轫阶段的崭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作品。同已经出现的各种短篇小说选本相比,这个选本的规模最为宏大,对建国30年间短篇小说创作成绩的反映也较为充分。

史燮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5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8: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