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山夜雨 |
释义 | 巴山夜雨 当代电影文学剧本。叶楠著。刊《十月》1979年4期 。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此剧本于1980年摄制成彩色故事片,吴永刚、吴贻弓导演。 故事发生在十年动乱的末期。在 一艘普通的长江客轮上,被“四人帮”关押了长达6年之久的诗人秋石,由李彦和刘文英2人押送前往武汉。一个小女孩也机灵地跟在一位老大娘的身后偷偷溜上客轮来,她就是秋石被关押后出生的女儿,是要来寻找未见面的爸爸的。旅途中,秋石的遭遇引起了船上善良而正直的人们的普遍同情和关注。年轻的“造反者”刘文英在这些人的教育、感召下开始觉醒了,她在船长等人的帮助下,背着李彦偷偷地放走了秋石父女。事后她才知道,李彦其实也在暗中保护着秋石,并且早就安排好了要在宜昌放走秋石的计划。 《巴山夜雨》仅写一艘客轮在 一天 一夜的旅程中所发生的 一些事情,而且把很多笔墨集中在对其中 一个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客房的描写上,用笔简省,语言简练,往往几笔白描,就勾画 一个人物。通过这艘小客轮,小中见大地反映了“四人帮”专制时期整个中国的社会面貌和高压气氛,表达了广大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作品的魅力除了来自高度浓缩的典型化描写外,与其采用散文诗式的抒情性艺术表现方法也很有关系。创作者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活动,把十多个人物串连起来,集中揭示了深藏于人民心中的闪闪发光的美,并且多方融合了古典诗词、水墨绘画、散文、戏剧的技巧和手法,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邃悠远。剧作拍成影片后,成为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戏剧式影片的“ 一部颇有独特风格的好影片”(夏衍:《 一部颇有独特风格的好影片》、《人民日报》1981年1月14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和第 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 翁睦瑞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3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