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巧言 |
释义 | 巧言 《诗经·小雅》第44篇。全诗6章,章8句。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讥刺周王为谗言所惑,终竟招致祸乱;同时痛斥了进谗者的厚颜无耻。前3章写信谗乱政,危及国家人民;后3章写止谗不难,贵在识其嘴脸。周幽王时,宠艳妻褒姒,用谗佞虢石父,以致乱国亡国,旧说此诗作于幽王之世,大致可信。《毛诗序》说此诗是:“刺幽王”之作,“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说此系“大夫伤于谗,无所控告,而诉之于天”。陈启源在《毛诗稽古编》中,对朱熹“归罪于天”的说法加以驳斥。陈子展《诗经直解》指出,此诗中三呼昊天、七言君子,皆指周王。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认为,此诗中所谈的盗,不是普通的穿窬小盗,指的是“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一类的大盗;诗中的谗言、硕言、巧言,实则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的革新主张”。他认为此诗作者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对新兴地主阶级看不顺眼,骂为“强盗”。 张玉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5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