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文学论集 |
释义 | 中国文学论集 古代文学研究专著。朱东润著。中华书局1983年4月出版。全书分两卷。卷1包括杂论9篇:即《司空图诗论综述》、《沧浪诗话参证》、《述方回诗评》、《何景明批评论述评》、《述钱谦益之文学批评》、《王士禛诗论述略》、《李渔戏剧论综述》、《袁枚文学批评论述评》、《古文四象论述评》。这些文章大抵作于1931年至1935年间,曾汇总为《中国文学论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它们分别评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家、诗论家的文艺思想,各篇既分别有不同的评论对象,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对这几家代表人物文学思想的批评,对中国自唐以来的文学批评史作详略相同的论述,展示了司空图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轮廓。 卷2包括《公羊探故》、《左传选前言》、《诗人吴筠》、《杜甫的八哀诗》等15篇论文,为作者多年辛勤研究的结晶。其中以研究宋人的篇章居多,《关于梅尧臣诗的一些议论》、《梅尧臣诗的特点》、《梅尧臣作诗的主张》比较全面地探讨了这位宋诗的“开山祖师”的创作和诗论,并进而讨论了宋初诗风的转变等问题。作者认为,梅尧臣在青年时期曾受到西昆派名宿钱惟演的重视,追求工丽稳称。他的诗风所以会转变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并非反对西昆诗,那种把梅、欧诗与西昆诗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些研究为作者以后撰写《梅尧臣传》打下了基础。《黄庭坚的政治态度及其论诗主张》一文对黄庭坚的创作特点及其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作者认为,黄庭坚搥幽凿险,在王安石、苏轼以外,自成为一大家。正因为他加深了宋诗的散文化,所以江西派到了再传以后,能够出现杨万里、陆游这样的诗人,他们的转变是在黄庭坚这个基础上转变过去的。《陆游诗的转变》、《陆游的创作道路》两篇论文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问题。《沧浪诗话探故》一文结合严羽的创作实践,对严羽的生平、诗论作了详细论述。《说“衙内”》、《元杂剧及其时代》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元代文学中的一些问题。最后一篇《读桂之华轩诗集》结合对晚清腐败政治的批判赞扬了清末诗人朱曼君及其作品。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25-82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