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方纪
释义
方纪1919—

现当代作家。原名冯骥。河北省束鹿人。出身于中农家庭。1935年中学毕业,离开家乡到北平,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当旁听生。当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以此为起点,走上了革命和文学的征途。

“一二·九”后,方纪同刘曼生(即谷牧)等共同建立革命文学组织“风沙文艺”社,开始发表左倾文章与诗歌。1936年参加共青团,同年转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回故乡束鹿开辟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奉命南下,在武汉、长沙、桂林和重庆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受到过周恩来的领导和教诲。1939年从重庆转入延安,初任陕北公学教师,后到“文抗”和陕甘宁边区“文协”,1942年进中央党校三部,1944年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任编辑,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延安时期,方纪活跃在党分配给他的各项工作中,也执着于文学创作乃至翻译。小说《意识以外》、《魏妈妈》和《纺车的力量》,报告文学《阿洛夫医生》和翻译《一个女人,一个战士》等,都是该时期的著译。1945年秋,方纪先到承德任热河省文联副主席,后作为随军记者到张家口,再后调到冀中区党委宣传部、冀中文联和《冀中导报》工作。参加过饶阳县影林村的土改。此阶段写些短论、通讯与短篇小说,并为日后创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素材。

1949年1月天津解放,方纪就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他历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中苏友协总干事、文化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等职,系天津市文化宣传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然而,他一直没有就此而放弃创作上的抱负,正如孙犁所言:“他常常是党之所需,时之所尚,意之所适,情之所钟,就执笔为文,洋洋洒洒”。“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他创作出版了十几个集子,近百万字。解放初出版的集子有小说集《人民的儿子》、《不连续的故事》,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短篇报告文学合集《阿洛夫医生》和文学短论集《到群众中去》。它们大多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土地改革题材。50年代中叶,方纪曾去苏联访问,后到大西南旅行,1958年由周恩来提名,又随长江水文勘查队去长江考察。此间,陆续出版散文、诗合集《访苏诗文集》、评论集《学剑集》、诗集《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散文集《长江行》和《挥手之间》,把创作推向高潮。在这些作品中,他的散文影响较大,名篇《挥手之间》、《石林风雨》和《桂林山水》等,已成为传世之作;他对小说的探索常受到责难,《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来访者》、《晚餐》和《开会前》,或因塑造复杂性格,或因写了资本家,均遭遇批评;至于诗歌,却颇能体现他的气质与素养。长诗《大江东去》,其雄壮的气势,充沛的感情,以及丰厚的神话、历史知识都令人神往。

“文化大革命”期间,方纪惨遭“四人帮”迫害,被逼罹疾,右身偏瘫,丧失了继续创作的能力。粉碎“四人帮”后,他以顽强意志用左手练得一笔好书法,喜获书法家称号,名震津门。1979后,他还整理出版了旧作:《方纪散文集》(1979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方纪小说集》(1981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1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卷本《方纪文集》则是他文学创作的汇总。

如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57-115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