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克晦 |
释义 | 黄克晦 明代诗人,画家。字孔昭。惠安(今属福建)人。少好学善画,有人对他说:“君工画,不能使画重,而工诗则画重。”乃发愤学诗,遂以诗名闽中。出游匡庐、嵩岳,纵观江河、泰岱之胜,徘徊二京,与沈明臣、王稚登相上下。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在嘉靖至万历年间。著有《吾野诗集》5卷。其诗作清俊爽朗,如《桃溪夜泊》:“清霜夜落武陵溪,水上苍烟十丈齐。野爨冷烧红叶火,村舂寒接五更鸡。不眠枕上多新得,所过山中有旧题。记得人家沽酒处,人家只在小桥西。”颇有画意。他注意诗句的熔炼,如《寒夜忆张星湖》:“蒹葭霜落夜迢迢,江水无风也自摇。正忆高楼坐逋客,时闻险语出层霄。隔桥人语三家市,近浦鸡声半夜潮。新酒满樽怀我否,可无白鹤一相招。”“正忆”、“时闻”、“隔桥”、“近浦”相对,极为工稳、妥贴。它如“客中良晤秋三五,水底青天月一双”,“老知白璧投人暗,贪笑黄金结客稀”,“水带平芜双鸟下,云连远寺一僧归”,“江湖结客名终在,风雨还家梦未真”等诗联,看似清浅,但颇见工力。由于他诗才较高,“青溪社集诸公,允当推为祭酒”(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57-525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