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释义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现代文学社团。它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当时简称“文协”),为了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取得密切联系,于 1939年5月14日兼用此名(当时简称“文抗”)。以后的两年中“文协”与“文抗”实际上是原班人马两块牌子,直到1941年8月3日“文抗”第5次会员大会制定了会章、选出了理事会之后,才只用“文抗”这一个名称。后来又有一个“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文协)”,是由西北局领导,重新组建的另一个班子。

主要成员有丁玲、欧阳山、艾青、萧三、柯仲平、周扬、舒群、白朗、罗烽、艾思奇、萧军、刘白羽、于黑、吴奚如、吴伯箫、周立波、何其芳、荒煤、雪苇、雷加、草明、李伯钊、李又然、曹葆华、严文井、张庚、魏东明、陈学昭、黄既、鲁藜、林默涵、成仿吾、沙可夫、师田手、范文澜、高长虹、马加、方纪、周而复、柳青、杨朔、卞之琳等。

延安分会“以联合在延安的文艺作家,共同坚持对日抗战,坚持全国作家团结,力求文艺工作者之活跃与进步,推进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并保障作家权益为宗旨”(《会章》)。该会成立后即派刘白羽、雷加、卞之琳、周而复和萧三先后带领6组抗战文艺工作团分赴前线,进行战地采访和体验,同时组织培养各方面文艺干部,在八路军和晋冀鲁豫各抗日根据地的许多地方团体中建立了通讯网,用文艺通讯等形式及时报道前方后方的情况。分会还组织过三次大规模写作活动,分别以“我怎样到陕北来”、“十年牢狱生活”和“五月的延安”为总题,反映革命青年追求和斗争的历程以及延安的新生活。分会在边区的学校、机关、部队、工厂建立了文艺小组,组织群众中文艺积极分子的阅读、创作、评论和出版壁报、举办晚会等活动。到1940年底小组已发展到85个、组员达667人。1940年成立了分会成员自由组织的文艺月会,就延安文艺界创作问题举行了9次专题座谈。同年还开办了文艺学园,讲授

文学史和专题,具体辅导创作,培养了一批青年作者。延安分会先后创办了《文艺突击》、《大众文艺》、《中国文艺》、《谷雨》。机关刊物《谷雨》由艾青、丁玲、舒群、萧军轮流编辑,共出6期,发表过丁玲的《在医院中时》、柳青的《一天的伙伴》等作品,影响较大。1945年12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改名为延安文艺协会。

范亦毫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9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