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两都赋
释义
两都赋

汉赋。东汉班固作。是我国赋史上以京都为描写对象的代表作品。见诸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列为压卷之作,题为《两都赋二首》,分之为《西都赋》和《东都赋》,并有《两都赋序》列于其前。该序对赋这一文体的产生,对汉赋发展状况,均有论述,是研究汉赋的重要史料。其中还记述了写作此赋的缘由,概括了赋作的基本内容:“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工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日之制度。”《后汉书》虽不载此序,但叙及作赋原因时也说,班固仿效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东方朔等人作赋以表讽谏之意,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李善注《文选》时也说:“自光武到和帝,都洛阳,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阳,故上此词以谏。和帝大悦之”。

《两都赋》正文采用宾主对话的方式,截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为《西都赋》,以“西都宾”陈言为主,盛推西京长安之地理形势、城池街衢的险要,都人士女、游观娱乐之欢悦,四邻近县物产之丰盈,苑囿宫室建筑之华丽,实为建都之宝地。后半为《东都赋》,以“东都主”陈言为主,内容虽有描模都邑盛况的文字,但比诸《西都赋》则嫌逊色,其重点在于赋颂汉代皇帝的功德,夸耀当时的典章制度可与优牺氏之“基皇德”、轩辕氏之“开帝功”、汤武之“昭王业”等相提并论;汉代中兴之业绩,可与周成王“隆平之制”相比。显然,《两都赋》继承并发扬了司马相如开创的赋颂传统,这在东汉江河日下的时代,尤不可取。从取材角度看,《两都赋》比诸刘歆、王褒、扬雄等人的宫殿赋又有新的开拓,它以摹写城邑建筑群为基本内容,首开京都大赋一体,为赋的题材拓展了新的领域,对后人的京都大赋如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等,有着直接影响。在写作方法上,《两都赋》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铺张扬厉,富于文彩,体制宏大以至略显得笨拙。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指出:“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

张玉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4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