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说朗诵的提倡 |
释义 | 小说朗诵的提倡 现代文学现象。1938年2月,欧阳凡海在汉口《七月》半月刊第2卷第3期发表《关于小说朗诵》一文,倡导小说朗诵。他认为小说朗诵“比诗歌朗诵在中国更容易推行”,中国历来有说书和讲故事这两种朗诵小说的形式,而小说朗读则是这两种形式的“一个发展”。它“以小说为唯一的蓝本”,却对小说中的某些文句加以改造,使之“大众化、语言化”文章还指出:“在目前,小说朗读又是将抗战的具体形象,用艺术方法传达到文盲及半文盲大众中去的良好武器。”欧阳凡海的倡导,在文艺界得到热烈的响应,一方面,作家们纷纷有意识地尝试创作适合于朗诵的小说。例如戴旦曾拟创造一种介于章回体小说和新小说之间的朗诵体小说,并在李健吾的支持下,在《文艺复兴》发表了朗诵体小说《军民合作》。另一方面,小说朗诵的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赵丹、老舍、徐迟等人在重庆的一些集会上,都朗诵过小说,老舍还朗诵过自己的小说《骆驼祥子》的片段。小说朗诵是抗战时期文艺大众化运动中的一个新事物,它对小说为抗战服务及其民族化、大众化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