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荡寇志
释义
荡寇志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又名《结水浒传》、《续水浒全传》。70回,末附“结子”1回。俞万春著。咸丰三年(1853)徐佩珂初刻于南京。卷首有咸丰元年(1851)春古月老人《序》、咸丰二年(1852)七月陈奂《序》、同年秋徐佩珂《序》、咸丰元年五月作者之子俞龙光《识语》、作者《〈荡寇志〉缘起》,并有题诗、题词及插图。正文有范辛来(金门)、邵祖恩(循伯)的夹批、夹注和回评。翻印本甚多,其中主要有:咸丰七年(1857)文聚堂刻本,卷首增刊同年仲春东篱山人《重刻〈荡寇志〉叙》;同治七年(1868)袖珍本,卷首增刊古仁山氏《序》;同治十年(1871)钱湘复刻大字本,卷首增刊作者之侄俞煐《识语》、半月老人《续序》、作者之弟俞《续序》及钱湘《续刻〈荡寇志〉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慎记书庄石印本,卷首增刊同治十一年(1872)夏日镜水湖边老渔《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益书局(上海)石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1934年大达图书供应社(上海)铅印本;1935年世界书局(上海)铅印本;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整理标点本,列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卷首有《标点说明》。

《荡寇志》从《水浒传》第70回金圣叹伪作“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写起。书叙东京致仕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偶至庙中进香,被太尉高俅养子高衙内所调戏。因为陈丽卿精通武艺,一怒之下,将高衙内痛加挞罚。为了避免杀身灭族之祸,父女二人定了个缓兵之计;以陈丽卿愿嫁高衙内将其哄骗。高衙内信以为真,兴高采烈准备迎娶,自然打消了报复之念。陈希真父女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即由陈丽卿对高衙内再施惩罚,将其耳朵和鼻子割去。然后父女二人逃往沂州,投奔亲戚刘广。刘广原是沂州东城防御官,早被沂州知府、高俅族弟高封借故革职,赋闲在家。高封又接高俅密信,令其缉拿陈希真父女。于是陈希真父女和刘广全家,均投猿臂寨落草,陈希真以其高超武艺而做了山寨大王。高封带兵攻山,被打得落花流水,高封也死于非命。陈希真虽然落草为寇,但丝毫不反朝廷,只与贪官污吏、梁山义军作对。因此后来在刘广姻亲、青州总管云天彪斡旋之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从此,官军以张叔夜为统率,以陈希真部与云天彪部为骨干,对梁山义军展开了围剿战。尽管梁山义军能征惯战,且有蔡京、童贯等奸臣为内应,仍然节节败退。最后官军一举攻克梁山,梁山一百零八将除大半已战死外,所余宋江等36人,均被生擒活捉,解往东京,“一齐绑赴市曹,凌迟处死,首级分各门号令”。皇帝论功行赏,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等39人,“有爵者晋爵,无爵者赐爵”,并各画其“真容”,“都送入徽猷阁以垂不朽”。

《荡寇志》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成稿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间凡“三易其稿”(俞《续序》),首尾历22年。其旨在于抵制《水浒传》巨大的积极影响,恐吓广大人民,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故采用歪曲历史事实之手段,对封建统治者极力美化,对起义农民极力丑化。因而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备加推崇,并为之一版再版。然而广大人民依然只看《水浒传》,而太平军则更将《荡寇志》加以毁版。但该书确有一定的艺术性。“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55-425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