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献给乡村的诗
释义
献给乡村的诗

现代新诗集。艾青著。1945年6月昆明北门出版社初版,1947年10月3版。收新诗17首,前有诗人写于1944年4月26日的序言。这些诗全都是写农村的。“写的不是在同一的时间,也不是同一的地点,风格就不能一致”(《序》)。《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和《阳光在远处》于1932年分别写于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及苏伊士运河上。诗人眷恋土地,歌颂乡村,但他不爱它的贫穷和落后、愚昧和衰败,反映出一个革命者的现代意识。他用绚丽的色彩、新奇的想象,绘制出乡村优美、宁静的图画:澄清的池沼,“它是天的忠心的伴侣,映着天的欢笑和愁苦;/它是云的梳妆台,太阳、月亮、飞鸟的镜子;/它是群星的沐浴处,水禽的游泳池”;幽静的果树园,“那里是喜鹊的家,麻雀的游戏场;/蜜蜂的酿造室,蚂蚁的堆货栈;/蟋蟀的练音房,纺织娘的弹奏处”(《献给乡村的诗》)。《古松》是写实的,又象征着苍老和宽厚、仁慈和挺拔:“你的身体是铁质和砂石溶铸成的/用无比的坚强领受着风、雨、雷、电的打击”。《村庄》概括了城乡之间不同的文明反差,并希望“什么时候,村庄对都市不再怀着嫉妒与仇恨,/都市对村庄也不再怀着鄙夷和嫌恶,/他们都一样以自己的智力为人类创造幸福”。《父亲》描绘了“五四”前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他们看见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感受到了改革的新风,但又摆脱不了封建地主阶级母体的胎记:“象无数的中国地主一样:/中庸,保守,吝啬,自满,/把那穷僻的小村庄,/当做永世不变的王国;/从他的祖先接受遗产,/又把这遗产留给他的子孙,/不曾减少,也不曾增加!”“我”代表新的一代,他看祖上的遗产如秽物,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2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