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鹪鹩赋 |
释义 | 鹪鹩赋 西晋赋作品。张华撰。始见于萧统《文选》卷13。赋前有序,说明作赋缘由。鹪鹩是一种小鸟,以“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而鹫鹗鹍鸿,孔雀翡翠,虽能凌霄绝壤,举足而能冲天,嘴距而足以自卫,却总不免“负矰婴缴,羽毛入贡”的命运。作者由此感悟到人生的道理,从“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的角度,慨然命笔,赋鹪鹩以自喻。由此表明了自己“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的处世哲学,表明了安贫乐道的理想。这篇抒情咏物小赋,体物寄志,立意深刻,构思精巧,语言畅朗,是其代表作。根据《文选》李善注的说法,当时张华入仕不久,位居中书郎,“虽栖处云阁,慨然有感,作《鹪鹩赋》”。显然是有感而发。张华此赋甚得后人称赞。刘勰说:“张华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文心雕龙·才略》)可惜他并没能远身避害。晋武帝伐吴之役后,他即以功历任要职,最终还是不免鹫鹗鹍鸿“咸美羽而丰肌,故无罪而皆毙”的命运。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9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