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镜花缘
释义
镜花缘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20卷100回。李汝珍撰。本书传世版本较多,各本之间的差异不大。早期版本主要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苏州原刻本、嘉庆年间江宁桃红镇坊刻本。此后有道光元年(1821)刻本,道光八年广州芥子园新雕本,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点石斋石刻本等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年出版了本书的标点排印本。

《镜花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前50回叙述的是:武则天废唐改周称帝时,一日,残冬大雪,武则天乘醉颁诏,命百花开放。不巧百花仙子不在,众花神无从请示,只能开放。上帝震怒,把百花神贬降凡世,百花仙子降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小山。唐敖进京应试中探花,不料被人告发私通叛逆徐敬业,被革去功名。唐敖一气之下,与妻弟林之洋一起渡海经商。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国家,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和神怪的草木鸟兽。后来唐敖吃“仙草”入小蓬莱山去了。唐小山不见父亲归家,便逼着林之洋带他去海外寻访,历尽艰险,来到小蓬莱,得到父亲信息,要她改名“唐闺臣”,去赴才女科考试。山上有泣红亭,亭中有碑,记录着百花神主管花名与降生人世后的名姓。唐闺臣抄下碑文,回国应试。作品的后50回叙述的是: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正如泣红亭碑文所载,一毫不差,才女们举行宴会以示庆祝,会上表演了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等诸般学问,和灯谜、酒令、双陆、马吊、射鹄、蹴鞠、斗草、投壶等百戏,显示了才女们惊人的智慧才华。唐闺臣又去小蓬莱山寻父,竟也入山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最终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唐中宗复辟,但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武则天又下诏,命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

作者李汝珍虽然一生没有得到过什么功名,却是一个无书不观、无学不通的博学多艺之士。《镜花缘》正体现了这一点。书中所叙唐敖、林之洋游历的海外诸国如君子国、女儿国等大多是以《山海经》为依据,并根据自己的想像杜撰出来的。书中对才女们表演的学问、百戏的连篇累牍的描述,也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博通。他还精通音韵学,书中第31回所叙从歧舌国得到的那张字母,就是他的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的提纲。正由于他“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所以全书的艺术感受到很大的削弱,情节结构松散,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而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然亦与《万宝全书》为邻比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思想上,小说有其进步的一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通过显扬女子的才华来提倡男女平等,而对于女子所受的种种迫害如缠足、穿耳等摧残肢体的行为,表示了愤怒,体现了作者的正义感。小说主张为人好让不争,谦恭有礼,与人为善,反对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盘剥吝啬。小说还对不合理的封建科举制度提出了批判,对封建知识分子只作八股文的风尚和陈腐酸臭的习气进行了讽刺。但是,作为一个接受正统儒学教育的知识分子来说,李汝珍又有其落后的一面。他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时,却又宣扬妇女贞节思想;在劝人为善的同时,又以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迷信思想来作启发。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韩秋白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32-633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