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铁道游击队 |
释义 | 铁道游击队 当代长篇小说。知侠著。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9月新1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3月新1版。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鲁南枣庄煤矿以后,国民党军队逃跑了。共产党组织了一批煤矿工人,拉到北山里和八路军游击队汇合,坚持鲁南山区的抗日斗争。为了配合山里的斗争和掌握枣庄及临枣支线敌人的情况,司令部派了两个精悍的游击队员王强、刘洪回枣庄活动。他们组织煤矿工人们抢夺鬼子的枪支弹药,武装起来,成立游击队,打击敌人。后来,他们奉上级指示,建起了炭厂,作为职业掩护。不久,司令部派原二营副教导员李正下山,以“管帐先生”的身份与刘洪、王强一起组成党支部,这支游击队被正式命名为“鲁南军区铁道游击队”。李正为政委,刘洪、王强分别任正副大队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队伍加强政治组织训练,先后在敌占区的枣庄、临城、津浦干线和临枣支线铁路沿线,以微山湖为依托,对敌人展开轰轰烈烈的斗争,象钢刀一样插在敌人的心脏和血管上。在敌人控制的铁路线上,他们搞机枪,夺物资,撞车头,打票车,并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伪,搜集敌人内部及交通线上的军事、政治情报,打得日伪心惊胆战,坐卧不宁。敌人也曾疯狂地进行报复,多次组织扫荡,组织各种特务队对付他们,但是都被一一粉碎了。他们以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顽强的斗争意志,经受了最残酷的考验,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最后迫使近千名鬼子铁甲列车部队向他们投降。作品在描述这支游击队所创造的无数惊人的英雄业迹的同时,塑造了刘洪、李正、王强、彭亮、芳林嫂等人物形象,显示了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本书曾被改编为京剧、评书、电影、电视等多种文艺形式,上演后均受到欢迎。 王冠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5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