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蜜和刺 |
释义 | 蜜和刺 当代杂文集。邵燕祥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初版。本集收作者1983年至1984年的杂文作品48篇。卷首有何西来写的《从师心看文心(代序)》和作者写的《前记》。作者在书中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直陈己见,以锐利的笔锋,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解剖社会人生,不留情面,表达了作者作为祖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娘打儿子”论》一文中,作者对一种貌似正确的流行舆论进行还原性的解剖,指出所谓“娘打儿子就是打错了,也不该耿耿于怀”,乃是“一贯整人而并不改悔者”的“整人有理”论。他们整人时,的确是以“母亲”的名义,在整得眼睛发红时,还要整到党外去“打邻居,打朋友,打路人”。文章层层深入,感人至深。《元宵话起哄》,作者从“正月闹元宵”的“闹”字开题,从首到尾,紧紧扣住“闹”和“哄”。起哄为害,世人并非不知,但在百货大楼门口和汽车站人流中,总有少数人明里暗里故意造成拥挤之势,“得以浑水摸鱼,以乱裹乱,掏兜、耍流氓,也有的只是为了起哄”;至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起哄,就远为可怕得多,特别是那些暗中使劲的人。文章由远而近,由小及大,层层剥进,勾勒出一种社会和民族的畸形心理,发人深省。在《有感于培根的杰出和卑鄙》中,作者对一种身居高位,握有重权的“文化人”的人格进行了剖析,指出培根早已离世三四百年,但这种特殊类型的人并没有绝迹,在西方和东方都可以找到,而且危害极大。这种人,以他们的才智为世界增添异彩,却也因其卑鄙而为害人群,一直剖析出隐蔽在“杰出”外表下的卑鄙。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现实的联想。《南行随想》9篇,是作者南下参观特区有感而作。这些作品,从服饰、肴馔、舞蹈、游乐,直到整个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全面介绍了特区的变化,同时,抨击保守,张扬改革开放。书中还有《老鼠与新春》、《由蜗牛想到蚂蚁……》、《打倒与骂倒》等篇都耐人寻味,启人灵智。 屈家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9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