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蜀道难2 |
释义 | 蜀道难2 唐代七言古诗。李白作。《蜀道难》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此诗除了按旧题的传统内容,描写蜀道山川的艰难险阻外,是否别有寓意,历来有种种说法。其一是宋人范摅《云溪友议》所提出的“罪严武”说,大略是说严武镇蜀期间,诗人杜甫及太尉房琯曾得罪了他,严武可能加害于2人,“李白作《蜀道难》,乃为房、杜危之也”;其二是宋沈括《梦溪笔谈》及洪驹父《诗话》所提出的“讽章仇兼琼”说,其大略是说有一种李白集的本子,在《蜀道难》题下注有“讽章仇兼琼”的话。以上两种说法,影响不大,并且前人已加以辨驳否定。其三是元人萧士赞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中提出的“讽玄宗幸蜀”说,大略是说“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避乱入蜀,“太白深知幸蜀之非计,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己,故作诗以达意也”。这种说法曾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但《蜀道难》曾被收入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收诗的年代终于癸巳,即天宝十二载(753),早于“安史之乱”。据此,“讽玄宗幸蜀”说也不能成立。其四是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清人顾炎武《日知录》提出的无寓意说。当今的研究者中,詹鍈在《李白诗文系年》一书中将《蜀道难》与《剑阁赋》、《送友人入蜀》诗联系考察,认为《蜀道难》是在秦地送友人王炎而作,王炎入蜀或为求取功名。近年则有研究者更明确地指出《蜀道难》是借蜀道之艰难,寓世路及仕途之坎坷。这首诗以雄奇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险象丛生的山川图景。诗中渲染了奇谲的古代神话传说,并以惊人的想象与极度的夸张紧密结合,运用参差不齐的句式,突现蜀道的奇险。诗的感情激荡,气势豪迈,意境神秘奇幻,笔法纵横洒脱,被视为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白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又据孟棨《本事诗》记载,贺知章在长安初识李白,见此作“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薛天纬,任一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8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