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性格组合论
释义
性格组合论

当代文艺论著。刘再复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为该社出版的“文艺探索书系”之一。该书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命题生发开去,侧重审视人与社会生活不无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心灵世界的深层运动形态。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是它的中心命题。“所谓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从性格结构上说,指的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的性格二极性特征。也就是说,这种典型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包含着肯定性的性格因素和否定性的性格因素,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真实、生动的性格形态”(刘再复《“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答问》)。性格的二极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灵与肉、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滑稽、勇敢与怯懦、圣洁与鄙俗、高尚与卑下、忠厚与圆滑、温柔与刚烈等等。两种性格力量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交叉融合,构成一个多维多向的立体网络结构。全书分12章,主要包括6个部分:(1)关于文学史上人物性格塑造历史的考察;(2)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3)人物性格二重组合的若干基本结构类型;(4)人物性格二重组合的实现过程;(5)人物性格二重组合的哲学依据;(6)人物性格二重组合的心理基础。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动因,作者在《自序》、《关于<性格组合论>的总体构思》、《后记》等文中作了表述。概而言之有3个因素。其一是受了鲁迅美学思想的启发。“鲁迅美学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反对把好人写得完全好、把坏人写得完全坏这种传统格局”(见《关于<性格组合论>的总体构思》)。其二是鉴于我国文学艺术深重的历史教训。“文化大革命”中“三突出”、“高大完美”等极左文艺思潮将我国文学艺术引向了绝路。其三,“我还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这就是:人。我觉得无论从事文学研究还是文学创作,都应当研究人,研究这种世界上最复杂、最瑰丽的现象,可称为“第二宇宙’、‘第二大自然’的瑰丽现象”(同上)。《性格组合论》在成书前,作者曾将其中的基本观点写成论文分别发表于多家报刊,受到文艺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并引起了争鸣。

周玲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1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