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醉了 |
释义 | 醉了 现代独幕话剧。一名《王三》。熊佛西著。初载1928年5月《东方杂志》第25卷第9号,初收入商务印书馆1933年3月版《佛西戏剧》。剧本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职业刽子手王三,为生计所迫,不得不终日充当官府杀人的工具。一天早晨,他处决一个犯人时,连砍7刀才把人头砍下;轮到杀第二个犯人时,到底不肯卞刀,发疯似地跑出了杀人场。回到家后,他内心痛苦,神情恍惚,幻觉中仿佛被冤魂所纠缠。王三决计不再干为官府杀人的职业,然而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病重的老奶奶在床上呻吟,无钱请医生诊治;房租欠了3个多月,收钱人逼上门来;他回家后脱下那身溅满鲜血的衣服,连一件替换的都没有。正当一家人处于痛苦绝望中的时候,同事张七前来告诉王三的妻子,叫王三赶快去杀人场,接着干上午未完的杀人的差事。起誓不再吃“刽子手”这碗饭的王三,在张七的劝诱下,以酒解愁,大醉之后,重又拿起了杀人的屠刀。剧本不仅从独特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而且寄托着更深一层的寓意。作者谈到该剧的创作时曾说:“我觉得现在世界各国似乎都走错了道路,似乎都把杀人放火当作时髦,似乎都把公理和理性埋入了十八层地狱。这是‘醉’,这是‘痴’,这是麻木不仁,这是导入人类死亡的大道,因此我才作了《醉了》,因此我才怕醉了以后的王三,因此我才同情未醉以前的王三。”(《题在独幕剧〈醉了〉的后面》)剧本情节单纯,构思精巧,在简短的篇幅中深入开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王三善良的天性和被扭曲的痛苦,展示了他良好的愿望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粹的心灵历程。剧作既有批判社会的现实内容,又有作家渴望人们清醒的哲理寄托。评论者认为,这是熊佛西独幕剧创作中的成功之作,也是“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之一。 陈寿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17-621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