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萧伯纳来华与反响
释义
萧伯纳来华与反响

现代文学事件。1933年2月中下旬,英国剧作家和批评家萧伯纳在周游世界途中来到中国,先后访问了上海、北京等地。他的来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反响。2月12日他在香港大学作了关于青年前途问题的演讲后,鲁迅即作《颂萧》一文予以肯定,而上海《大晚报》则发表《萧伯纳究竟不凡》的社论,指责萧伯纳“借主义以成名,挂羊头卖狗肉”。同月17日,萧伯纳在上海与伊罗生、史沫特莱、杨杏佛、林语堂、蔡元培、宋庆龄、鲁迅等人会晤,并访问了著作家团体“笔会”,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此后数天内,上海的中外报刊或辟专号或刊文章,对萧伯纳的活动作了各不相同的报导。鲁迅认为这些报导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萧伯纳像“一个平面镜”,使“文人、政客、军阀、流氓、叭儿的各式各样的相貌”现出原形(《萧伯纳在上海》)。为此,他提议并协助瞿秋白把萧伯纳逗留上海期间中外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编译成《萧伯纳在上海)一书出版。

顾智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2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