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潮流
释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潮流

现代文学现象。“五四”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逐渐出现了一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潮流。由于马、恩、列、斯的文艺理论专著不多,散见的片断以及一批重要的涉及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信件,有的当时还没有发现,更没有编成专书,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传入时,主要的是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沃罗夫斯基、波格达诺夫、弗理契,以及托洛斯基等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著作,还有十月革命时期苏俄文艺界的思想斗争和文艺作品研究的资料。早期译作中较有份量的有瓦浪斯基等的《苏俄的文艺论战》(任国桢译),托洛斯基的《文学与革命》(韦素园、李霁野合译)。创造社在翻译介绍方面,成就甚为显著。从1928年至1932年,鲁迅翻译出版了卢那察尔斯基《艺术论》和《文艺与批评》、普列汉诺夫《艺术论》、日本片上伸《现代新兴文学诸问题》,以及《文艺政策》和大量单篇论文。“左联”成立后不久,即成立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研究会等组织,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和介绍工作,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高潮。瞿秋白从1931年起到1934年初在上海工作的3年,连续翻译了一批马、恩、列、斯的文艺理论著作,后大多收入鲁迅为之编辑的两册《海上述林》。冯雪峰翻译的数量较多,计有卢那察尔斯基《艺术之社会基础》等10余种。他还在鲁迅的协助下在上海编辑出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计划第1批有16种,后因国民党文禁越来越严,仅出版8种。30年代后期,马、恩、列的文艺原著被陆续翻译过来,1937年第1部《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刊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论著和苏联文艺政策的资料亦相继出版。这些在当时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指导意义,为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其文艺政策,为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了必要的准备。

王晓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