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饶阶巴桑 |
释义 | 饶阶巴桑1935— 当代诗人。藏族。原籍云南省德钦县,后移居西藏察卡宗(今并入芒康县)。1944年—1950年间,他断断续续地读过1年私塾、1年高小、3个月的师范。辍学后在一个活佛家当佣人。因不堪忍受凌辱虐待,毅然逃离,西渡澜沧江,只身翻越大雪山,经桑昂曲宗至察偶,于1951年2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翻译、工作队员、侦察员、文化教员、干事。现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从事专业创作。又为中国作协会会员、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1956年开始习作,处女作《牧人的幻想》(诗)发表于《边疆文艺》(1956年3期)后,《解放军文艺》和《人民文学》都曾转载。接着,他又发表了《母亲》、《夜》、《假若一声枪响》、《高山上》、《金沙江边的战士》、《子弹》等诗作,受到好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了他的第一个诗集《草原集》。诗人臧克家说:饶阶巴桑是新中国诗坛新秀中“最惹人注目的一个”;而诗人自己却说:“我没有诗才,我学诗的启蒙老师是藏族民歌。”饶阶巴桑的写作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56—1959年,为接触、借鉴、摸索、探讨阶段;1960年—1965年,为成熟阶段;“文化大革命”10年,基本“搁浅”;1977年至今,为创新阶段。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学习民歌,但不能做它的奴仆,而要用民歌本质性的养料去培育自己诗的灵感,归根结底,还是要走自己的路。”最近10余年他先后出版了《鹰翎集》、《石烛》、《爱的花瓣》等诗集。 开斗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7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